风靡小“烟卡”成长大隐忧
如果您有SEO优化、网站建设需求请致电:18510193015
当前,不少商家在多个平台以 “稀有卡”“外国绝版” 等说法作为 “烟卡” 卖点,且没有针对未成年人的提示。
“烟卡” 这一事物带来的隐忧不容忽视,多地教育部门呼吁家长和学校共同行动,引导学生远离 “烟卡” 游戏。所谓 “烟卡”,是从卷烟盒上剪下烟标后,折叠成纸牌大小的卡牌。小学生们把卡牌放地上轮流拍,谁能将对方的 “烟卡” 拍翻面,就能赢得这张 “烟卡”。
江西吉安的钟女士向记者反映,大概从今年 6 月起,儿子鹏鹏沉迷于和同学一起拍 “烟卡”。“孩子很喜欢‘烟卡’,我之前发现他偷偷玩,扔了一次又一次,他竟然还有不少。” 钟女士忧心忡忡地说,“在学校拍,在小区里也拍,有些孩子的手指甚至都拍变形了。”
在北京朝阳区某小学校外,等孩子放学的胡先生称,两个月前在儿子书包中发现了 “烟卡”,孩子说是同学间流行的新游戏,这些 “烟卡” 是用捡来的香烟盒叠好后跟同学交换的。胡先生和其他家长交流后得知,“烟卡” 游戏在学校流行起来,有的孩子为了得到更多 “烟卡”,鼓动爸爸抽烟,而且要抽昂贵的名牌香烟,因为在孩子们眼中,越贵的烟对应的 “烟卡” 越高级、更有面子。
湖南株洲的瞿女士也有类似烦恼。她 10 岁的儿子用压岁钱在某平台下单了 100 余张 “烟卡”,儿子说必须是有烟味、有胶痕的真 “烟卡”,假的就没人和他玩。她还发现儿子班级中,有孩子放学时找正在抽烟的家长索要烟盒,甚至有孩子在垃圾桶里翻找烟盒。
沉迷 “烟卡” 游戏会影响正常学习生活。瞿女士曾接到班主任电话,称儿子在课上叠 “烟卡”、偷偷拍卡 “练手法”,班上还有孩子因交换 “烟卡” 发生口角。胡先生也透露,儿子拿到 “烟卡” 后,有时会贴近闻 “烟卡” 的味道,这让他很担心,小学时接触香烟周边物品、熟悉香烟品牌,可能诱发孩子过早抽烟等不良行为。
孩子的 “烟卡” 从哪儿来?记者在北京多个小学周边商铺实地走访,发现已无 “烟卡” 在售,一家文具店老板表示之前卖过,现在不卖了。但重庆巴南区的吴女士称,孩子学校旁边的小卖部仍有 “烟卡” 在售,通常一元一包,一包约 10 张,除 “烟卡” 外,空烟盒也受小学生喜爱。
此前,多个城市已对 “烟卡” 展开专项整治。江西上饶、新余、赣州等地,市场监管部门清查学校周边小卖部和商店,查扣部分 “烟卡” 制品,并提示商户不得向未成年人售卖烟草及烟草制品;贵州省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开展整治 “烟卡” 统一执法行动,查处向未成年人销售 “烟卡”、香烟等行为。
然而,网购平台监管仍有不足。记者在多家平台以 “烟卡” 为关键词搜索,发现售卖 “烟卡” 的商铺不少。售价根据选购张数不同,在几元至数百元不等。某平台上,排名靠前的商家平均销量达 10 万张以上,商品详情页有的宣传图写着 “正版有烟味有胶痕”“孩子们都认的真烟卡” 等字样。
据了解,“烟卡” 根据香烟价格和市场流通程度分为不同等级,不少商家以 “稀有卡”“外国绝版” 等为卖点。一名网店客服称,“烟卡” 中的 “稀有卡” 售卖时会与普通 “烟卡” 混发,有的孩子为了拥有 “和天下”,会选择大批量购买 “烟卡”。而且有的平台购买 “烟卡” 无年龄限制,页面也无针对未成年人的提示。
中国控制吸烟协会公益法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兼秘书长、北京市义派律师事务所公益法律中心执行主任李恩泽曾以家长身份起诉电商平台及销售 “烟卡” 的商家,要求依法判令被告展示、销售的 “烟卡” 全部下架。李恩泽表示,《广告法》第二十二条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发送任何形式的烟草广告,“烟卡” 所携带的商标本身代表相关烟草品牌,有广告性质。
“烟卡” 游戏的风靡也引起教育部门关注。甘肃天水市教育局发布倡议书,详细列举 “烟卡” 游戏危害,提醒家长不主动给孩子提供 “烟卡”,不让孩子带 “烟卡” 进校园;山东泰安市教育局呼吁家长与学校共同行动,引导学生远离 “烟卡” 游戏。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院长李敏教授接受采访时表示,儿童喜欢收集游戏,这能为他们提供交友机会。但玩 “烟卡”、收集 “烟卡” 可能引发赌博、跟风攀比、过度消费等不良风气,比如孩子可能出于好奇模仿抽烟,或者翻垃圾堆找 “烟卡”,甚至花高价买 “烟卡”,为收集 “烟卡” 发生偷盗、欺诈哄骗等行为。
李敏建议,家长和教师可巧妙引入积极良性游戏,比如鼓励儿童通过绘画、做手工等方式发挥想象力创造自己的卡片。家长和教师还可发挥朋辈作用因势利导,比如教师可以组织辩论赛、班队会等形式让儿童参与思考交流,也可以鼓励儿童发散思维,分享可替代玩 “烟卡” 的游戏。此外,可在班级内设置流动监督员,对不当玩法的同学加以提醒,消除不良游戏影响。